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alfredchancpa

你真的需要「扣稅三寶」嗎?



 

每年臨近三月,各大社交媒體都會湧現有關「扣稅三寶」的廣告、文章、貼文,宣揚「扣稅三寶」如何幫助納稅人減少稅款,彷彿沒買「扣稅三寶」就是自暴自棄。


在這篇文章中,我會解釋什麼是「扣稅三寶」。另外,我亦會提出幾個切入點,去幫助你思考自己是否需要「扣稅三寶」。


 

什麼是「扣稅三寶」

「扣稅三寶」是坊間對自願醫保計劃(VHIS)、合資格延期年金(QDAP)及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(TVC)的俗稱。自2019/20課稅年度起,VHIS的保費、QDAP的保費及TVC的供款都可以在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下獲得扣除。


因此,符合扣稅條件的保險及年金產品便應運而生。然而,百貨應百客,對甲而言是完美的,對乙來說卻未必。所以,作為理性的經濟人,在作出購買VHIS/QDAP或TVC供款前,應全面考慮自身的情況,避免人云亦云。


購買/供款前應考慮事項

VHIS

如果VHIS並無扣稅功能,你是否仍會購買?


外在環境不斷灌輸給你的概念是,醫療保險是你本來就會買的,現在保費可以扣稅,沒有拒絕的理由。不過,你應考慮的是,符合扣稅條件的那些VHIS是否切合你的需要。唯有該項保險能滿足你的需要,相關保費可作扣稅才是真的「著數」。


TVC

如果TVC並無扣稅功能,你是否仍會將資金投入其中?


曾在社交媒體上看過有些貼文,說TVC的回報率達17%。我猜發文者的意思是,每年供款至$60,000的扣稅上限,以邊際稅率17%計算,可節稅$10,200,回報率便是17%。然而,這個算法並忽略了資金的機會成本。供款$60,000,而節稅$10,200,即是$49,800要到65歲(或達成其他取出強積金的條件)才可從帳戶中提取權益。


假設一名30歲的納稅人作出了自願供款的決定,第一筆$49,800便會在強積金中浮動35年,第二筆是34年,第三筆是33年,如此類推。強積金的管理費及投資表現,相信各位有目共睹。所以,作出自願供款的決定前,應考慮這筆資金如果由你自行操作,取得的回報會否比強積金高。


QDAP

如果QDAP並無扣稅功能,你是否仍會購買延期年金?


市面上,QDAP產品五花百門。然而,在開始比較各項產品前,你應考慮延期年金是否切合你的需要。根據保監局發出的指引,合資格的延期年金的年金領取期最短為10年,年金領取人須年屆50歲或以上才可領取年金。


如果一名30歲的納稅人作出了購買QDAP的決定,以可扣除的保費上限$60,000及邊際稅率17%計算,第一年的供款$49,800(即保費$60,000減節省的稅款$10,200)需要在QDAP逗留20年,第二年的供款是19年,如此類推。與TVC相似,應考慮這筆款項如由你運用,賺取的回報會否比延期年金高。


其他考慮事項

  1. 過往數個課稅年度,是否已穩定地達到最高邊際稅率17%。如果本身並未達到17%的稅階,「扣稅三寶」在節稅方面的效用將大打折扣。

  2. 家庭成員的變動亦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。例如夫婦兩人日後生養孩子,會得到子女免稅額。或者父母由59歲到60歲,所得的供養父母免稅額亦會有所增加。這些變動都會影響納稅人會否達到17%的稅階。

  3. 自身的現金流狀況。為了取得最大的節稅成效,一般都會將QDAP的保費或TVC的供款推至上限$60,000,即是該課稅年度會有這筆現金流出。而節稅效益(即是少付$10,200稅款),則在下一個課稅年度才獲得。如果沒有預備相應的資金便作出購買「扣稅三寶」的決定,到時才發現每個月都入不敷支,影響生活質素。


請從其本

在考慮應否購買「扣稅三寶」前,先假設這些產品並無扣稅的好處,再思考這些產品是否切合你的需要。情況就如素食者不會因為雞肉打折而決定購買雞肉,納稅人不應純粹為了扣稅的好處而買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。


另外,每個人的財務及稅務狀況不同,世上難有一項適合所有人的產品。每個人都應該對將會購買的產品有基本的認知,了解當中的風險利弊,再吸收專業人士的意見,作出最合適的決定。如果你放棄掌控財富的權利,選擇假手於人,結果可想而知。因為任何時候,理髮師都只會答你:「你需要理髮。」


 

稅務問題人人不同,同一種收入,不同的身份,就會有不同的稅務安排。如果你對自己遇到的稅務問題感到煩惱,不妨留言給我,我會盡量回覆。


留言方法:「聯絡我們」> 查詢類型請選「稅務諮詢」> 寫下你遇到的稅務問題及聯絡方法


或按以下連結Whatsapp與我聯絡


Comments

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